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作者:王若熹
单位:洛阳市中心医院RICU
一、病情介绍
1. 基本资料
患者男性,80岁,农民,身高168 cm,体重70 kg,BMI 24.80 kg/m2。以“发热1周,气短、无力5天”为代主诉入院。
2. 既往史及其他
既往肺间质纤维化病史1年余,未治疗。患“高血压病”1年,最高血压165/90 mmHg,平素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qd。有饮酒史50余年,2两/天;吸烟史45余年,20支/天,戒烟1年。
3. 现病史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有畏寒、寒战,当地诊所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具体不详)。5天前出现胸闷、气短,稍动即喘,咳嗽,偶有白痰,患者就诊于我市某医院,急查血常规:WBC 22.3×109/L,NEU% 87.5%,CRP 274.58 mg/L,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 g q8h ivgtt抗感染,同时予雾化等对症治疗。患者气喘持续加重,急诊转入我院。
4. 体格检查
体温39.0℃,脉搏112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165/95 mmHg。神志烦躁,精神欠佳,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胸廓对称,双侧语颤对称,两肺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尖部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心音稍亢进。
5. 院前辅助检查
急诊血气分析(面罩吸氧,10 L/min):pH 7.52,PaCO2 33 mmHg,PaO2 43 mmHg,BE 4.3 mmol/Lg。
胸部X线片:双肺间质性改变,右肺大片实变影(图1)。
图1 患者胸部X线片
6. 入院诊断
①重症肺炎; ②ARDS(重度); ③呼吸衰竭; ④肺间质纤维化; ⑤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组。
二、诊治经过
1. 入院第一天
(1)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 21.47×109/L,NEU% 91%,LYM% 5.1%。
炎症指标:CRP 39.59 mg/L,PCT 0.39 ng/ml。
心功能指标:BNP 254.04 pg/ml。
生化+肝功能:ALT 160 U/L,ALB 27.2 g/L,LDH 495 U/L,GGT 144 U/L,BUN 18.21 mmol/L。
风湿免疫(类风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均为阴性。
呼吸道核酸病毒六联检:均阴性。
血气分析:pH 7.50,PaCO2 31 mmHg,PaO2 81 mmHg,FiO2 90%,P/F 90 mmHg。
评分:感染+qSOFA评分≥2分(根据Sepsis 3.0,考虑合并脓毒症),CURB-65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27分。
(2)初步治疗
经验性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 g q8h抗感染,甲泼尼龙40 mg q12h静脉应用减少渗出,同时予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等雾化药物应用;留取血/痰标本,积极寻找病原微生物;加强营养支持;VTE基础预防。
2. 入院第二天
(1)矛盾中的生命困境
在高流量辅助通气下,患者仍有呼吸困难,查体表情痛苦,伴有呼吸窘迫,三凹征,指脉氧饱和度波动在88%左右。血气分析示PaO2 59 mmHg,P/F 66 mmHg。
ARDS病因多样,包括直接肺损伤因素(如严重肺部感染等),以及间接肺损伤因素(如创伤等)。肺间质纤维化病因也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关。二者合并时,病情更加危重,患者氧合指数低,呼吸衰竭严重,常需机械通气支持,且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现阶段存在的核心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氧合与通气的矛盾。患者整体肺功能极差,需确保高浓度氧气在有限的有效肺泡内有效弥散;但同时,过高的PEEP会加重肺间质损伤,因此PEEP水平需严格控制,不能过高。②镇痛镇静的双重目标平衡。一方面,需通过镇痛镇静抑制人机对抗,以避免跨肺压升高;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过度镇痛镇静导致患者脱机延迟,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把控难度较大。③基础疾病与急性肺损伤的叠加影响。肺间质纤维化本身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而ARDS会进一步加重气体交换障碍,两种情况叠加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问题更为复杂和严重。④抗感染方案的调整难题。在制定抗感染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要明确感染部位,除肺部感染外,还需排查血流感染、胃肠道肠源性感染、尿路感染等其他潜在感染部位;其次要判断感染病原体类型,患者除细菌感染外,可能合并真菌感染或不典型细菌感染,尤其考虑到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的情况;最后要确定抗生素的使用方案,包括抗生素的种类选择、剂量确定以及给药方式等。
(2)肺保护性机械通气
在气管插管和镇痛镇静辅助下完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送检肺泡灌洗液NGS检查。
呼吸机模式:PC-AC模式,FiO2 100%,Pinsp 12 cmH2O,PEEP 8 cmH2O。上机后1 h复查血气分析:pH 7.46,PaCO2 35 mmHg,PaO2 86 mmHg,FiO2 90%,P/F 96 mmHg,SaO2 97%。
在机械通气初期,患者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人机对抗表现尤为明显。具体可观察到呼吸机出现分钟通气量过高、呼吸频率增快等报警;通过呼吸力学监测还能发现,患者的平台压与呼吸驱动较大,食道压也时常处于较高水平(表1)。基于这些表现,可判断患者的呼吸驱动异常与人机对抗存在直接关联,需要加强镇痛镇静治疗。
表1 患者入科第2天呼吸力学监测情况
(3)调整镇痛镇静方案
根据《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要求,需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镇痛镇静评估。在镇痛方面,需确保患者BPS评分<5分、CPOT评分<3分;镇静则需达到深度镇静标准,初始设定的镇静深度为RASS评分-4~-3分、SAS评分2分。
镇痛药物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为5 μg/(kg・h);镇静药物选用咪达唑仑(8 mg/h)联合丙泊酚(60 mg/h);同时配合使用肌松药物阿曲库铵,剂量为5 mg/h。
(4)纤维支气管镜+俯卧位+EIT+呼吸机
在镇痛镇静的辅助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逐渐平稳。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为患者进行了气管镜检查。通过气管镜观察可见,患者气道黏膜存在明显红肿;气道深部有较多黄白色黏痰(图2)。我们对这些痰液进行清除后,留取了相对清亮的痰液样本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NGS检测。
图2 患者气管镜下表现
3. 入院第三天
(1)调整方案
患者住院第三天,NGS检测结果迅速回报,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序列数最高。基因检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为产KPC酶菌株;我院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该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同时,铜绿假单胞菌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其药敏结果同样显示对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基于上述药敏试验结果,我们确定了抗生素的选用方案。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耐药检出率不断上升,我国也成为CRO高负担国家。我国一项多中心、纳入14省25家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CRE菌株数据显示,对155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析,产碳青霉烯酶比例为89%,产KPC比例为50%,NDM型比例为33.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2017年入住该院ICU的5372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78例患者诊断为CRE感染,共检出267株非重复CRE菌株,其中78株CRE菌株接受产碳青霉烯酶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能力检测,55株(70.5%)产生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型是最主要基因型(83.6%),其次是NDM-1(10.9%)和NDM-5(5.5%)。ST11是最主要表型(98.1%)。
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包括以下:①评估病原体: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有的放矢;②评估耐药性:选择能够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到位”但不“越位”;③考虑特殊患者用药:老年/妊娠/肝肾功能;④其他因素:单药/联合、静脉/口服、疗程。
此外,还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充分合理使用:①正确的给药时机、剂量,确保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②考虑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③考虑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对药物PK/PD的影响。
2018年中国成人HAP/VAP指南也提示我们,对于CRE,主要以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为主要治疗药物(表2,表3)。
表2 2018年中国成人HAP/VAP指南:HAP/VAP常见耐药菌CRE抗感染治疗方案
表3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药物
根据上述调整治疗方案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2.5 g q8h+多黏菌素B 50万单位q12h应用;丙种球蛋白6瓶输注。
(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改善氧合与气体交换,降低病死率。
呼吸机参数调整:①更小潮气量(5 ml/kg);②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塌陷;③监测平台压(≤30 cmH2O),驱动压≤15 cmH2O;④允许高碳酸血症(PaCO2<80~100 mmHg)。此外,实施俯卧位通气,俯卧位能够使重力依赖区的气体分布更均匀。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检查: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患者肺部三区和四区的通气明显不足;而在转为俯卧位通气后,三区和四区的通气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图3)。
图3 患者住院第3天EIT监测
4. 入院第四天
(1)揪心时刻
血气分析:pH 7.45,PaCO2 42 mmHg,PaO2 93 mmHg,FiO2 70%,P/F 133 mmHg,SaO2 98%。复查胸片:肺部感染,尤其右下肺实变影较前明显改善,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患者腹胀明显,腹部平片可见明显肠胀气(图4)。
图4 复查胸部X线片和腹部平片
(2)胃肠危机的破局时刻
针对患者的腹胀症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首先,进行常规腹内压监测以动态评估病情;饮食上采用空肠喂养,并加用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每日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及灌肠处理,以改善肠道功能。此外,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降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还联合中医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外敷、针灸及中药内服,协同缓解腹胀。经上述处理后,复查腹部平片显示,患者因腹胀导致的肠胀气情况已明显好转(图5)。
图5 复查腹部平片
5. 入院第五天
患者住院第五天,呼吸机参数已进入相对平稳期。此时,患者的驱动压及平台压均处于安全范围(表4);复查胸片显示肺部情况较之前逐步好转(图6)。
表4 患者入科第5天呼吸力学监测情况
图6 复查胸部X线片
6. 入院第六天
患者入院第六天,炎症指标明显改善,WBC及CRP均显著降低(图7)。复查血气分析:pH 7.48,PaCO2 41 mmHg,PaO2 93 mmHg,FiO2 45%,SaO2 98%,P/F 207 mmHg。患者氧合指数持续上升。基于此,我们于当日停止了俯卧位通气。
图7 患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随后,我们携带转运呼吸机陪同患者外出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仍存在较明显的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整体肺功能状况欠佳,但肺部感染情况较之前有所好转,尤其是右下肺的感染灶改善更为显著。
7. 入院第七天
停用镇静药物应用;瑞芬太尼0.04 μg/(kg·min)镇痛;NRS评分:0~1分,CPOT=0分。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逐步减停镇痛药物应用。
8. 康复之路
(1)神经肌肉唤醒计划:①膈肌电刺激(每天脱机训练前20 min),刺激强度从8 mA逐步提升至15 mA;②床旁脚踏车阻力设定为0.5 kg,模拟行走的肌肉记忆。
(2)机械通气撤离期:①采用递减式压力支持(每日降低2 cmH2O)配合膈肌超声监测;②中医:针刺足三里、肺俞穴,提升膈肌收缩力。
(3)营养赋能:肠内营养配方含支链氨基酸(BCAA),促进肌肉蛋白合成。
三、总结
细菌耐药已成为21世纪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遏制这一问题需要全球性、协调一致的行动计划。在我国,细菌耐药的威胁形势尤为严峻,加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CRO)感染的防控具有现实紧迫性。为此,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从源头减少CRO的产生。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明确感染诊断、确定感染部位、识别感染病原体(尤其判断是否为耐药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观察患者体征,以及优化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等。
对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中需精准平衡多项指标:既要保证良好的氧合状态,缓解人机对抗,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又要避免因过度镇静导致脱机延迟。
此外,重症康复作为ICU患者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加速患者的身体恢复,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回归,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
作者介绍
王若熹
洛阳市中心医院RICU主治医师,重症系总,医学硕士;河南省医院协会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肺康复分会委员,洛阳市青年人才,多次获得“医德标兵、技术比武之星”光荣称号,获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5C资质、河南省重症超声合格证,擅长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及危重症救治,熟练掌握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重症超声、ECMO、PICCO等技术。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后可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