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作者:刘苏
审核:林芳,樊玉莲
1.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39岁;入院时间:2024年3月15日。APACHEⅡ评分29分;BMI 22 kg/m2。
2. 现病史
13天前出现腹泻,解黄色稀便,4次/日,总量约400 ml,伴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9天前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8℃,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康泰克"治疗后无好转。4天前出现气短,平卧时即明显。3天前感咳嗽较前剧烈,咳黄色黏痰,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予高流量吸氧、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天前行气管镜检查并送检肺泡灌洗液(BALF)NGS,结果提示腺病毒;2024年3月15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反复发热,氧合指数下降,转入我院,以“重症肺炎”收入我科。
3. 既往史及其他
8年前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12.5 μg"治疗。"过敏性鼻炎"病史8年。
4. 诊疗过程
1. 高危预警—内在因素
2. 以下情况考虑CRBSI,建议进行血培养
1. 血培养污染率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血培养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最终报告,中间有许多环节,若操作不当,很容易污染标本。
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Microbiology,ASM)标准指出血培养污染率应小于3%。从国内 2016—2020 年血培养污染率质量指标结果来看,我国目前的血培养情况较为乐观,全国血培养污染率中位数最高为0.53%,三级医院最高为0.91%。
2. 规范血培养的采集
3. 考虑CRBSI要采几套血培养?
4. 血培养采血量
5. 血培养阳性结果分级报告
6. 本例患者血培养结果
培养阴性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患者从未通过培养方法鉴定出明确的病原体, 可能的原因是获得培养物之前经验性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导致感染的病原体不易培养,以及缺乏快速诊断手段的病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等。
1. CRBSI发生—外在因素
2. 预防措施
(1)手卫生
制定ICU手卫生时机细则, 明确手卫生时机;
加强主要环节提示;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考核;
加强质控检查,实时监测并干预。
(2)每日洗必泰擦浴
助理护士每日擦浴;
加强助理护士院感培训。
(3)输液接头的消毒与待干
消毒时间达到15秒!待干时间达到15秒!
(4)附加装置的使用
斯克旋阀是唯一一种在任何药物、操作频率下,96小时不会发生弱化、开裂的连接组件。
(5)优化置管流程
填写置管前评估单
操作前:超声定位评估血管。
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最大无菌化;超声引导下穿刺,增加穿刺成功率。
操作后:住院总护士统一导管维护;院感护士每日巡视;责任护士每日评估。
(6)导管与血管的选择
对于成人,建议选择导管-静脉比例等于或小于45%的静脉位置。
1. 导管的处理—拔?不拔?
2. 抗生素治疗
使用哪些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
3. 并发症的处理
治疗持续至少4~6周,具体应根据感染的性质进行相应调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反复发生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菌锁定疗法,并积极寻找其他病因。
[1]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 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专家共识[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8):457-475. [2] 陈晗璐, 吴盛海. 血培养阴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2, 37(7):688-694. [3] 徐硕仪, 王淑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4, 51(2): 138-142. [4] 吴梦莹, 杨谦. 神经重症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23, 39(1):38-42. [5]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 20(4):387-388. [6]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2, 21(3):313-322. [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J]. 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8):691-699. [8]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 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23):1733-1738.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