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首页 脏器支持 气道管理

气道管理之人工气道的种类及建立

李海超,孙兵 北京朝阳医院 发布于2022-03-22 浏览 5875 收藏

【摘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人工气道的应用必不可少,本文对临床应用的各类人工气道及其建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人工气道主要是通过一根导管经过患者的口腔、鼻腔或气管切开路径直接进入人体器官中所建立的一个气体通道。

对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需要确保气道通畅,这种方法能有效地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去除气道中的分泌物,对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气道按照建立的途径可分为咽部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气管内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图片

1. 口咽通气道[1]及其建立


口咽通气道(图1)是一类经口置入患者咽部的人工气道,主要作用为预防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吸痰[2]、与气管插管联用起到牙垫的作用,但其不能封闭气道,无法长时间使用。

 

图片
图1  口咽通气道


选择长度与门齿至下颌角(耳垂)距离相等的口咽通气道,放置时采用反向置入法: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分凹面向腭部插入口腔,使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部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部抵住口咽后壁。


图片

2. 鼻咽通气道[3]及其建立


由鼻孔置入患者咽部的人工气道,主要作用为预防舌根后坠[4],减少吸痰对鼻黏膜的损伤,可用于清醒患者。


选择长度与鼻尖到耳垂距离相等的鼻咽通气道(图2),经通畅侧鼻孔置入。弯曲部分凹面朝向鼻中隔软骨,沿鼻孔底端平行面向后插入(约13~15 cm),直至尾端抵达鼻孔外口。如遇阻力可轻度旋转缓慢进入,如患者咳嗽或抵御,应倒退1~2 cm。置入后导管头应在会厌水平之上。


图片

图2  鼻咽通气道


图片

3. 喉罩[5]及其建立


喉罩(图3),全名喉罩通气道,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腔通气的人工气道。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通气工具。常应用于困难插管的患者,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特别的设备,缺点是不能用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只能短期应用,若通气压力大于20 cmH2O,易导致胃胀气。

 

图片

图3  喉罩


根据不同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一般成年人选择3.0~5.0号的喉罩[6]。放置时用左手从后面推患者的枕部,使颈伸展,头后仰,右手食指和拇指握持充分润滑的喉罩,开口面向患者颏部,紧贴上切迹的内面将喉罩的前端插入口腔内,然后向上用力将喉罩紧贴硬腭推送入口腔,用食指放在通气导管与通气罩的结合处向里推送喉罩,尽可能用食指将喉罩推送至下咽部,下端进入食管上口,上紧贴会厌腹面底部,罩内的通气口正对声门。


图片

4. 气管插管及其建立


对于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过多或清除不利、丧失气道保护能力或呼吸衰竭患者,应使用气管插管作为其人工气道[7.8]

 

图片
图4  气管插管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类型,临床常见的类型有普通气管插管、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及可进行分侧肺通气的双腔气管插管。

建立气管插管之前,还需准备其固定用物,简易呼吸器,氧源。

插管用物:喉镜、牙垫、开口器、负压吸引器、吸痰管。

呼吸机:连接管路并完成自检,备用状态。

药物:镇静剂、其他抢救用药(血管活性药等)。

其他:注射器,气囊测压表,听诊器。

确定插管类型后,需根据患者的性别及身高选择合适管径的气管插管,一般男性选择7.5~9 mm气管插管,女性选择7~8.5 mm气管插管。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前,需将患者调整合适体位(图5),以便顺利插管。

         图片

图5  合适体位(左),错误体位(右)


以经口建立普通气管插管为例,建立过程需有专人配合,首先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预充氧,同时提前给予患者镇静药物以防止插管过程中出现不适。插管人员经口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后置入气管插管。撤导引丝,吸痰,放置牙垫,充气囊。初步判断导管位置,固定导管同时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一般有两种置入方式,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主要的优点为操作简单,利于急救,且其管腔较大,方便吸痰;其缺点为容易移位、脱出,患者耐受性差,不利于口腔护理以及对口咽部造成损伤。经鼻气管插管主要的优点为耐受性好,易于固定,方便进行口腔护理;缺点为置管难度较大,不利于抢救,管腔小,吸痰不方便,并发症为鼻出血、鼻窦炎,VAP的发生率高。


图片

5. 气管切开及其建立


预期或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或保留人工气道,咽喉狭窄或阻塞无法行气管插管时需进行气管切开[9,10](图6)

 

图片

图6  气管切开状态


气切套管根据其不同的适用条件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常规气切套管、带窗孔式气切套管、无气囊气切套管、可冲洗式气切套管、可调长度式气切套管及金属气切套管。

气管切开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和经皮气管切开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为后者,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较少。


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的建立:

(1)在气管插管下置入纤支镜,并将气管插管略退出。

(2)在第一至第三气管软骨环之间进行穿刺,将穿刺针穿进气管。

(3)将导丝通过预置的塑料套管推送入气道。

(4)用手术刀在引导导丝的两侧切两个水平切口,总长度在1.2~1.8 cm之间。

(5)将Percutwist穿入引导导丝,在引导导丝原位开始旋转,最开始时采用轻微压力,将单步旋转扩张器转入气管前软组织。

(6)通过旋转穿入,穿透气管前壁,使用纤支镜观察,旋转扩张器直至在气管内可看到扩张器的圆柱形部分。然后,反向旋转单步旋转扩张器,将扩张器取出。

(7)移除导丝和扩张探条,最后将纤支镜置入气管切开插管内,确定插管位置并观察气道情况后固定气切导管。


参考文献


[1] Danny Castro, Lori A. Freeman. Oropharyngeal Airway.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2] Rouzé A, Martin-Loeches I, Nseir S. Airway Devices i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Clin Chest Med, 2018, 39(4):775-783.

[3] Atanelov Z, Aina T, Amin B. Nasopharyngeal Airway. 2021 Sep 28.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4] Okuno K, Ono Minagi H, Ikai K, Matsumura Ai E, Takai E, Fukatsu H, Uchida Y, Sakai T. The efficacy of nasal airway stent (Nastent) o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nd prediction of treatment outcomes. J Oral Rehabil, 2019, 46(1):51-57.

[5] M E O'Meara and J G Jones.The laryngeal mask.BMJ. 1993 Jan 23; 306(6872): 224–225.

[6] Gamze Kucukosman, Bengu Gulhan Aydin.Are there predictive tests that determine the difficulty in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sertion? J Pak Med Assoc. 2021 Feb;71(2(A)):434-439.

[7] Rami A. Ahmed , Tanna J. Boyer.Endotracheal Tube.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8]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s 2010. Respir Care. 2010 Jun;55(6):758-764.

[9] Constance C Mussa, Dina Gomaa, Daniel D Rowley.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Tracheostomy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Respiratory Care January 2021, 66 (1) 156-169 .

[10] Kollef MH, Ahrens TS, Shannon W. Clinical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for patients requiring tracheos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1999;27(9):1714-1720. 



作者简介




图片

孙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危重症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

  •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

  • 主要研究方向:呼吸危重症、呼吸治疗和呼吸支持技术




图片

李海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 现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事呼吸治疗工作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