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经典推荐

ARDS呼吸支持方式的选择:HFNC、NPPV还是IPPV?

蒋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CCM-RICU 发布于2025-09-24 浏览 1793 收藏

作者:蒋磊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CCM-RICU

图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作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呼吸支持方式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围绕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无创正压通气(NPPV)及有创机械通气(IPPV)三种主要呼吸支持方式,探讨其应用原则、选择依据及临床实践要点。




一、呼吸支持的总原则

呼吸支持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有效的氧合与通气、保护肺组织及提升患者舒适度,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指导呼吸支持方式的选择与参数调整。

1)血气目标: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60~9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在正常范围(pH 7.35~7.45,PaCO260 mmHg)。临床需通过血气分析动态监测,实时调整呼吸支持参数。

2)肺保护原则:ARDS患者肺组织呈“婴儿肺”特征,易受损伤。在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时需预防两类肺损伤:一是患者自身所致肺损伤(P-SILI),常见于自主呼吸过强/呼吸频率过快的患者,可能引发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等;二是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尤其在有创通气中需警惕气压伤、容积伤等。

3)患者舒适度:无创呼吸支持(HFNC、NPPV)需通过调节参数(如流量、压力)减少人机对抗,缓解呼吸窘迫;有创通气时需合理镇痛镇静,避免患者躁动及意外拔管。



二、呼吸支持方式的选择依据与应用

氧合指数(PaO2/FiO2)或SpO2/FiO2是评估ARDS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及选择呼吸支持方式的核心指标。结合患者病情,可从低级别支持逐步升级至高级别支持。在呼吸支持的选择与升级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气体交换目标(PaO260~90 mmHgPaCO260 mmHg),动态评估并调整策略,同时警惕不同阶段的风险:初始采用普通氧疗,调节FiO2时要警惕高浓度氧可能引发的氧中毒。当进展到HFNC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阶段,需关注呼吸肌疲劳问题,若患者呼吸频率过快,存在P-SILI的风险,此时可考虑使用镇痛药物来降低呼吸频率,减少P-SILI发生可能。借助胸部CT及氧合指数,能判断ARDS的严重程度,进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过度呼吸驱动,以及是否有发生P-SILI或VILI的风险,为后续是否需要升级至NPPV、IPPV,甚至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依据。

1.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HFNC通过高流量(可达60 L/min)的加温湿化氧气,实现有效氧疗,其优势包括:①最大程度地减少室内空气混入,实现更高效的氧气输送;②冲刷生理死腔,优化通气效果,提升氧合效率;③增加功能残气量(FRC),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HFNC的参数设置:流量(Flow)可在2060 L/min范围内调节;FiO221%100%;具备加温湿化功能。作用与优势:HFNC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呼吸功能;它可增加气道平均压(Paw),进而提高呼气末肺容积(EELV)、促进肺复张并改善肺顺应性;提高FiO2以提升PaO2;通过死腔冲洗增强二氧化碳清除。这些作用共同降低了呼吸驱动、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及呼吸功(WOB),减轻了呼吸肌疲劳与呼吸努力,实现呼吸功能的优化。

适用人群:HFNC可作为轻度ARDS(PaO2/FiO2 200~300 mmHg)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度ARDS(PaO2/FiO2 150~200 mmHg)患者在无明确插管指征时,可尝试使用1 h后评估疗效;重度ARDS(PaO2/FiO2<150 mmHg)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HFNC治疗。

禁忌:多器官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意识障碍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HFNC。

失败预测:ROX指数[SpO2/(FiO2×RR)]可预测HFNC失败,且需在不同时间节点动态评估:①2 h时:若ROX指数<2.85,提示HFNC失败风险高,需考虑进行气管插管;若ROX指数在2.85~4.87之间,应增加支持力度并在30 min后重新评估,此时可进一步参考ROX指数变化值(ΔROX),若ΔROX<0.5,仍提示失败风险高,需考虑气管插管,若ΔROX≥0.5,可继续监测;若ROX指数≥4.88,继续监测即可。②6 h时:若ROX指数<3.47,考虑气管插管;若ROX指数在3.47~4.87之间,增加支持力度后30 min重新评估,再依据ΔROX判断,ΔROX<0.5考虑气管插管,ΔROX≥0.5继续监测;若ROX指数≥4.88,继续监测。③12 h时:若ROX指数<3.85,考虑气管插管;若ROX指数在3.85~4.87之间,增加支持力度后30 min重新评估,根据ΔROX,<0.5考虑ETI,≥0.5继续监测;若ROX指数≥4.88,继续监测。

临床案例:①病例1, 27岁男性,继发性肺结核合并ARDS, PaO2/FiO2 190 mmHg。HFNC初始参数:Flow 40 L/min, FiO2 40%, ROX指数12.6, 经HFNC治疗后病情稳定。②病例2, 60岁男性, 重症肺炎、ARDS, PaO2/FiO2 150 mmHg。HFNC初始参数:Flow 35 L/min, FiO2 50%。ROX指数9.4。HFNC治疗后PaO2/FiO2达到200 mmHg。患者HFNC治疗前后胸部CT如图1所示。

图片

1  病例2治疗前后胸部CT比较

2.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无论在呼吸科还是ICU,NPPV均为常见的呼吸支持手段。然而,NPPV失败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呼吸接口(口鼻面罩、全脸面罩、头盔式面罩、鼻罩等多种类型)选择不当, 研究表明超过50%的失败源于此, 且因无通用适配的面罩, 接口的形状、尺寸等对通气效果与患者耐受性影响显著。研究显示, 头盔式面罩在ARDS患者的呼吸支持中的成功率颇高, 还可设置较高的通气参数, 能更好地满足这类患者的呼吸支持需求。

适用人群:NPPV适用于部分轻至中度ARDS患者,中至重度ARDS患者如无禁忌证,可尝试使用,但需密切监测,如治疗无效需及时中止。头盔式面罩因能设置较高的PEEP(10~12 cmH₂O),其疗效优于传统口鼻面罩。

进行NPPV治疗时,需依据患者脸型挑选适配的面罩。佩戴过程中,要把控好面罩的松紧度,使其既贴合面部,又不会过度压迫皮肤。对于额头部位,可适当垫置物品,在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预防压疮形成。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面罩漏气,因为漏气易引发人机不同步,进而影响通气效果。若使用口鼻面罩,还需特别留意保护鼻梁部位的皮肤,防止因面罩压迫形成压疮,时刻关注皮肤的完整性。

失败预测与监测:HACOR评分涵盖循环、内环境、患者配合与耐受性、ARDS严重程度、P-SILI风险这五个维度。其中,患者配合与耐受性、ARDS严重程度在评分中权重更高,评分数值越大,提示NPPV失败的概率越高。若在NPPV开始1 h内评分>5分,就需要终止NPPV治疗。

临床案例:52岁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PaO2/FiO2 144 mmHg,采用NPPV(S/T模式,FiO2 50%,IPAP 14 cmH₂O,EPAP 8 cmH₂O),HACOR评分4分,治疗后氧合指数提升至290 mmHg,肺部病变明显改善(图2),避免了气管插管。

图片

2  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比较

3. 有创机械通气(IPPV)

IPPV需建立人工气道(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 适用于无创支持失败或重度ARDS患者。

气管插管启动时机:ARDS患者在自主呼吸状态下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插管PaO2/FiO2<150 mmHg②意识水平下降严重呼吸窘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肾衰竭。

肺保护策略:对于ARDS患者,选择IPPV时,需遵循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由于肺组织严重损伤后修复难度极大,会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肺保护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应采用小潮气量(约6 ml/kg PBW),限制平台压(<30 cmH₂O),并根据氧合情况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在实施IPPV过程中,可辅以俯卧位通气、神经肌肉阻滞剂等治疗手段;对于重度ARDS(如PaO2/FiO2<80 mmHg患者,可考虑VV-ECMO。同时,至少每24 h要对呼吸机参数设置及整体治疗策略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临床案例:50岁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流产衣原体感染),PaO2/FiO2 80 mmHg,呼吸频率35次/min,予IPPV(A/C模式,RR 20 bpm,Pi 30 cmH₂O,PEEP 12 cmH₂O),联合奥马环素抗感染+激素治疗,同时予以俯卧位通气患者PaO2/FiO2迅速提升至285 mmHg,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图3),拔管后序贯HFNC,患者预后较好。

图片

3  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比较



三、总结与展望


ARDS呼吸支持需以保障氧合、保护肺组织以及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为核心目标。氧合指数是选择呼吸支持方式的关键依据。在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通过ROX指数评估)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借助HACOR评分评估)时,都要进行密切且严格的监测与评估。若HFNC、NPPV或HFNC与NIV交替尝试失败,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实施IPPV。临床中需准确把握插管和IPPV的指征,尤其是伴有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状态恶化不能咳痰的患者,避免因延迟插管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介绍

图片

蒋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青年委员, 目前承担院内科研项目2项, 参与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科卫联合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文章6篇, 发表CSCD核心中文文章5篇, 参编专著2部。

图片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亦不作为最终的临床决策。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