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经典推荐

NGS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病例分析

姚琳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于2025-05-13 浏览 2781 收藏

作者:姚琳

单位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病情介绍

1.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 71岁, 主诉: 发热、乏力半月余, 意识障碍半天。住院时间: 2022年11月12日。

2.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半月因发热、乏力在外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57×109/L,腹部CT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ITP组套提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抗体阳性,血培养提示G+球菌生长,尿培养示大肠埃希菌生长,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菌血症、尿路感染,予抗感染升血小板、激素等治疗2周后体温正常、乏力症状改善后出院。2022年11月12日晨起再次出现发热,热峰39.0℃,中午出现意识障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住院治疗。病程中,患者有发热,无畏寒,无明显咳嗽咳痰,否认近期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近期体重减轻约4 kg。

3. 既往史及其他

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家属代诉近期血压控制可,未服药。有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吡格列酮、格列齐特降糖,血糖控制不佳。2021年诊断为“肝硬化”,未特殊治疗。无吸烟饮酒史。家族史无特殊。

4. 体格检查

神志模糊,计算力、定向力下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颈强直;呼吸稍促,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下肢轻度水肿,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

5.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 16.06×109/L(↑),PLT 28×109/L(↓),NEU% 88.6%(↑),NEU 15.08×109/L(↑),NLR 0.3×109/L(↓),Hb 86 g/L(↓)。

  • C反应蛋白49.6 mg/L,降钙素原正常。

  • 生化:总胆红素58.2 μmol/L(↑),直接胆红素33.7 μmol/L(↑),总蛋白57.4 g/L(↓),白蛋白32.5 g/L(↓),乳酸脱氢酶319 U/L(↑)。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6秒(↑),活动度52.5%(↓),国际标准化比值1.45,D-二聚体7850 μg/L(↑),纤维蛋白原1.04 g/L。

  • 血氨:28 μmol/L。

  • 心脏标志物:NT-proBNP 1244 pg/ml(↑)。

  • 动脉血气分析pH 7.327,PaO2 96.8 mmHgPaCO2 33.9 mmHgLac 2.8 mmol/L氧合指数293.33 mmHg

  •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

  • 抗核抗体谱均阴性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 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真菌G试验、GM试验均阴性

  • 肿瘤指标CEA 5.61 ng/ml↑)CA125 752.90 U/L↑)CYFRA21-1 3.30 ng/ml↑)CA50 26.62 IU/ml↑)

  • 脑脊液常规颜色淡黄,微浑白细胞计数0.946×109/L,单核细胞占比12%,多核细胞占比88%

  • 脑脊液生化ADA 3 U/L,葡萄糖2.10 mmol/L↓),氯118.4 mmol/L↓),微量蛋白3157 mg/L↑)

6. 影像学

入院后胸部CT提示: 两侧胸膜下少许片絮状影, 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未见明显活动性肺结核表现(1)完善头颅CT, 提示脑实质密度欠均, 右侧额、顶叶交接区、右侧颞叶、右侧基底节区外缘、左侧额叶、左侧海马区局部见结节状不均质稍高密度影, 边缘见片状水肿带(图2)。考虑: 脓肿? 部分合并出血? 转移瘤伴出血? 其他?

图片

1  患者入院后胸部CT(2022-11-13)

图片

2  患者入院后头颅CT(2022-11-13)

7. 初步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脑转移?肺部感染;肝硬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诊疗经过

1. 鉴别诊断

1)感染性:①细菌性:血象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脑脊液示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糖降低,蛋白增高,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②结核性:IGRA阳性,糖、氯化物均明显减低;蛋白增高可达1~3 g/L,需进一步鉴别;③真菌性:通常为机会性感染,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脑膜激征,脑压可明显增高,墨汁染色检菌有助于鉴别;本例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阴性,且脑脊液中也未查到隐球菌,所以真菌性脑膜炎的可能性小。④病毒性:起病急,脑脊液外观清亮或轻度混浊,白细胞数十到数百,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病毒性脑膜炎可能性小。

2)非感染性:①肿瘤性:血CEA等轻度升高,头颅CT示颅内多发病变,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性病变;②自身免疫性:以癫痫发作、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提示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蛋白轻度升高。本例患者无家族史,临床以发热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抗核抗体谱阴性,结合脑脊液检查结果,自身免疫性病变可能性较小。

2. 病原学结果

脑脊液NGS回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序列数166,相对丰度95.96%)。

3. 修正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李斯特菌脑膜炎;肺部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4. 调整治疗方案

氨苄西林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多烯磷脂酰胆碱护肝,甘露醇脱水,输注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 疗效评价

治疗后,患者体温峰值明显下降,炎症指标先升后降(图3)

图片
图片

3  患者治疗期间体温峰值和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6. 后续检查结果回报

后续血培养结果进一步回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7. 病情转归及预后分析

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后,热峰、炎症指标有逐步下降趋势,但意识障碍尚未完全恢复。因基础疾病进展,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要求回当地诊治。后续随访,预后欠佳逝世。

分析该患者预后差的原因可能有几下几点:①入院前已出现意识障碍,反复发热,病程长,导致预后差;②李斯特菌绝大多数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前期抗感染治疗无效;③调整有效治疗方案后因患方原因转当地治疗,期间导致治疗中断,影响预后;④患者基础疾病多,因多方因素导致基础疾病进展,问接影响此次抗感染效果。

知识拓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具有嗜脑性,包括脑干和脑膜,可出现意识改变、抽搐、共济失调等脑膜脑炎临床征象,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约30%)。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取决于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表现,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及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关,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生中枢系统感染治疗至少3~4周,对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治疗至少4~8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革兰阳性短小杆菌,不产芽孢,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其致病性强,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老人、妇女、儿童、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感染后主要引起脑膜炎、菌血症、肺炎、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实验室分离率较低。李斯特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可达30%~50%。目前李斯特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检测方法多为外周血、脑脊液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操作强度大,检测时间长,阳性发现率低。早期诊断是治疗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关键,诊断该病的关键是在脑脊液和/或血液中培养李斯特菌。NGS能够提高病原的检出率。早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治疗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

讨论总结

感染性疾病始终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有效治疗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疫情的防控态势。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如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培养时间长、对苛养菌及病毒等检测能力有限、难以鉴定罕见及新发病原体等。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运而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NGS能够快速、全面地对样本中的核酸进行测序,极大地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疫情监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NGS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已经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尽管目前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临床应用的逐步规范,NGS必将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带来更多的变革和机遇,为保障全球公众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介绍    

图片

姚琳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主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生物感染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医疗行业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青年学组秘书;江苏省防痨协会临床分会委员会委员;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入选2022年度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对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10篇。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