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作者:许媛1,马晓春2,邱海波3
单位:1.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3.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来源: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23年第9卷第4期
肠功能判断与喂养耐受性评估仍未达成统一标准,相关研究与评估指标集中在:胃肠道症状、胃残留量、腹腔压力以及吞咽功能等。近期相关研究围绕超声胃窦测量计算残留量、肠壁厚度(水肿以及肠道蠕动相结合评估胃肠道功能及预测喂养耐受性,但是否能更好地提供早期喂养的安全性与充分性等有待确定。胃肠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是导致EN不充分的常见原因,超声胃动力及喉科检查辅助判断功能丧失程度及对症处理。对于复苏后血管活性药未撤离的重症患者,早期EN常面临着肠缺血风险并由此增加病死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是反映肠上皮损伤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此外,与肠道微生态相关的短链脂肪酸含量、D-乳酸,以及反映胃排空和十二指肠吸收能力的对乙酰氨基酚吸收试验及3-O-甲基葡萄糖吸收试验等,这些特定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仍需要深入探讨,尤其与病理生理改变及不良结果关联,以及在辅助治疗决策中的必要性。
当然,一些用于重症营养治疗的监测评估的指标并不成熟或十分明确,或者其可行性和可用性较低,并未列入常规检测,甚至也未在试验研究中选择。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旨在从改进重症患者营养治疗实践质量的角度出发,规范与推进营养治疗中代谢与功能监测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用于指导重症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的可用的较好的监测指标。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