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指南共识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操作规范(2024年版)》解读: 抗凝与出血并发症防治

屠国伟1,李敏2,罗哲1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2.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于2025-04-07 浏览 1001 收藏

作者:屠国伟1,李敏2,罗哲1

作者单位: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2.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通信作者:罗哲

Email:luo.zhe@zs-hospital.sh.cn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正常运行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管路凝血及血栓形成并发症。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平衡ECMO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需要精确的抗凝管理策略。由于缺乏基于高质量证据的共识或指南指导ECMO抗凝实践,不同的ECMO中心对抗凝管理有不同的理解和目标范围,抗凝方案、监测及治疗目标也无统一标准。本文将重点解读《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操作规范(2024年版)》中抗凝与出血并发症的防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一、不同抗凝药物在ECM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1. 普通肝素
成人ECMO中最常用的抗凝剂,其机制是与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结合,使AT对凝血酶、Ⅹa因子、Ⅻa因子和Ⅸa因子的抑制作用增加1000倍。除了与AT结合外,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还与循环血浆蛋白、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结合,从而改变其药代动力学。推荐负荷剂量:50~100 U/kg,维持剂量:7.5~20.0 U/(kg · h)。不同患者对UFH的反应差异较大。UFH半衰期为60~90 min,可使用鱼精蛋白中和,且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ECMO患者使用鱼精蛋白中和应慎重。
2. 直接凝凝血酶抑制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inhibitors,DTIs)是直接抑制凝血酶的短效抗凝剂,半衰期短,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成人ECMO患者。与UFH不同,DTIs直接与凝血酶结合而不需要AT,也不需要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最常用于ECMO抗凝的两种DTIs是比伐卢定和阿加曲班。
(1)比伐卢定:半衰期为25 min,主要由蛋白分解酶代谢,20%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可通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血浆置换快速清除。比伐卢定存在局部蛋白水解和形成心内血栓的风险,严重心功能不全等低流量状态下应慎用。推荐负荷剂量:0.05~0.50 mg/kg,维持剂量:0.03~0.10 mg/(kg·h)。
(2)阿加曲班: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半衰期为39~51 min,并主要从粪便中排泄。个体剂量差异较大,推荐负荷剂量:0.1~0.3 μg/kg,维持剂量:0.1~1.0 μg/(kg·min)。
DTIs目前尚无可用的特定实验室监测方法,缺乏特定的拮抗剂,且成本较高,因此在ECMO中的使用经验有限。虽然DTIs无拮抗剂,但鉴于其半衰期短,停药通常是唯一必要的方法。重组因子Ⅶa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逆转剂。ECMO常用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半衰期和优缺点见表1
图片




二、ECMO患者常用抗凝监测指标及其优缺点




基于脓毒症肺损伤机制的创新性治疗,应更好地了解其病理生物学并发展新疗法。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减少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调节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1. 活化凝血时间
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是床旁抗凝监测的常用方法,指测量加入各种凝血激活剂后全血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时间,以秒(s)为单位,并不完全代表UFH的效果,也不能评价血凝块的强度。ACT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因子缺乏、体温、血液稀释以及技术因素。建议ACT初始监测频率q1~2h,稳定后q4~6h。ACT目标通常为180~220 s,应根据患者的出血和凝血风险,动态调整ACT目标。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一种基于血浆的测试,它通过在血浆中加入磷脂和接触活化剂后,再添加钙离子,来测量从凝血因子Ⅻ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所需的时间。APTT是监测UFH的传统方法,也是DTIs的标准监测指标。建议监测频率为q4~6h,APTT目标设定为治疗前基线值的1.5~2.5倍。虽然APTT是目前监测DTIs的标准指标,但在较高剂量的DTIs时(如用于HIT患者的ECMO抗凝),APTT对DTIs剂量显示出非线性反应。
3. 抗-Ⅹa因子活性分析
抗-Ⅹa因子活性分析是一种基于血浆的测试,用于衡量UFH 的抗凝效果。该测试通过检测UFH对Ⅹa因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来进行,因为其不涉及凝血酶的抑制,因此不适用于DTIs的抗凝监测。由于抗-Ⅹa测定是一种比色法,因此对于含有色素或不透明成分的血浆样本[例如高胆红素、高甘油三酯或游离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的血浆],可能会导致UFH效应的低估。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校准器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解读。对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UFH仍不能达到APTT治疗范围的患者,推荐测定抗Ⅹa因子水平以指导UFH剂量。抗-Ⅹa的目标治疗范围为0.3~0.7 IU/ml。当APTT和抗Ⅹa测试结果不一致时应考虑的因素见表2
图片
4. 黏弹性止血试验
黏弹性止血试验(viscoelastic hemostatic assays, VHA)包括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和旋转血栓弹力图(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 ROTEM), 是一种用于评估全血凝血动态的测试方法。与标准凝血测试如APTT、抗-Ⅹa因子分析和ACT相比,VHA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凝血功能评估,包括凝块形成时间(如凝血时间)、凝块强度(反映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功能)以及凝块稳定性(如纤维蛋白溶解)。VHA有助于滴定ECMO患者抗凝,更好地平衡血栓形成风险与出血风险。建议监测频率为1次/天。对于已经发生出血和血栓事件的患者,可根据需要增加频率。
综上所述,每种抗凝监测指标都有其优缺点(表3)。不同的ECMO中心,可根据推荐的抗凝监测频率(表4)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测策略。图片




三、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1. 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抗凝管理
出血并发症比血栓并发症更常见。如果出血过多,特别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可以延迟4~6 h使用UFH抗凝;在某些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下,UFH抗凝可推迟至12 h或更长时间,直到出血得到控制。如果延迟抗凝或不抗凝,应密切评估重新启动抗凝的时机和回路血栓的风险,因为回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并发症。手术部位出血可通过局部止血剂进行控制。对于临床大出血或ECMO下进行重大手术时, 可使用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减少术中出血。使用抗纤溶药物时血栓形成风险可能会增加,建议采用VHA监测。
2. 溶血的处理原则
当红细胞膜因机械损伤破裂时发生溶血,游离Hb被释放到血浆中。循环中的游离Hb在肾小管中沉淀,可能导致Hb尿肾病;游离Hb还具有细胞毒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一氧化氮消耗继发的血管收缩。建议定期监测游离血浆Hb水平,这是评估溶血的直接指标。当无法监测血浆游离Hb时,其他常规监测如D-二聚体、跨膜压和血小板计数可用作替代的监测指标。如果发生溶血,应及时调整ECMO的转速或考虑早期撤机。如果怀疑ECMO泵内出现血栓,应及时更换膜肺和管路。
3. ECMO患者输血策略

ELSO建议在ECMO治疗期间将Hb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120~140 g/L),目的是为严重氧合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足够的氧输送。近年来由于限制性输血策略的使用,建议将输注红细胞的阈值定在70~80 g/L,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不应仅将Hb作为输血阈值的参考,而应同时考虑患者的容量状况、心肺功能、贫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对于出血患者,建议维持血小板计数>75~100×109/L,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50~300 mg/dl。





四、小结




本文详细解读了《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操作规范(2024年版)》中关于ECMO抗凝管理的规范,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精细化的抗凝监测对于ECMO患者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本操作规范为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基本准则,但临床上依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方案,并采用适当的监测技术不断优化抗凝策略,提高ECMO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略

声明:

转载的文章仅用于学术信息传播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