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经典推荐

梁宗安教授:呼吸治疗师职业认证与亚专业发展构想

梁宗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于2022-06-29 浏览 3700 收藏

作者:梁宗安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治疗师职业认证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开展并完成。


一、呼吸治疗师职业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小类、细类。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其中两大类与医学行业有关,分别是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和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人员(健康服务人员4-14-)


新增职业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包括:①填写“新职业建议书”,建议人可为个人或协会/学会;②递交至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③建议人参加专家组答辩,根据评分情况,人社部内部讨论决定是否批准;④公示;⑤公布。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获得相关专业所属部委批准。


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人员是由国家人社部管理,而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则是由很多部门进行管理,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认证和职称评审等工作实际上应由国家卫健委批准完成。


我国现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包括医师、药师、护师、技师。


图片


与欧美医学行业从业者分类相比,我国缺少“治疗师”分类,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呼吸治疗师、营养治疗师等。目前已经有相关职称的“治疗师”按照“技师”分类,如“康复治疗技师”等。实际上,在医学行业工作的技与患者的接触是按照次数、点的角度进行的,如影像技师做一次CT扫描,检验技师做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而治疗师与患者的接触是按照时间段、线的角度进行的,如物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理疗需要多次、多段时间,不但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还需要一段时间治疗后评价疗效,调整治疗方法等。呼吸治疗师也类似,需要系统地了解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呼吸治疗方案,同时把握治疗反应,并通过各种观察和监测指标评估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个人认为应该增加“治疗师”这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参照前述系列为主任治疗师、副主任治疗师、主管治疗师、治疗师、治疗士,这种职称系列更恰当。当然,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原因主要在于增加职称系列需要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批准,为此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国际上已经形成完整的呼吸治疗学科体系。在国内,有呼吸治疗院校教育等事实上的存在,有全国相当多的医院内呼吸治疗师事实上的存在,很多医院内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中心、呼吸治疗组/小组的存在,以及呼吸治疗师、呼吸治疗技师、主管呼吸治师、副主任呼吸治疗师事实上的存在,基于上述,在王辰院士、陈荣昌教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呼吸治疗师”列为新职业(4-14-01-03),划分在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人员——健康服务人员类别。现阶段,国内呼吸治疗师的职业认证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而目前国内呼吸治疗师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是一大瓶颈,我们需要不遗余力、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呼吸治疗师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对呼吸治疗师的职业定义是使用呼吸机、肺功能仪、多导睡眠图仪、雾化装置等呼吸治疗设备,从事心肺和相关脏器功能的评估、诊治与康复以及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等工作的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七个方面:①运用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心肺运动检查、呼吸力学、血气分析等设备及技术方法,进行心肺和相关脏器生理与功能的监测及评估,制定呼吸治疗方案;②评估和管理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维护呼吸机等相关设备,保障呼吸机等设备的规范化使用;③负责人工气道管理与自然气道维护的个体化计划的制定与实施;④负责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气道廓清等其他呼吸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⑤负责患者院内外转运或急救中心呼吸治疗安全的保障工作;⑥负责呼吸康复的管理、指导与咨询,进行戒烟指导和呼吸健康宣教工作;⑦参与呼吸治疗相关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制定《呼吸治疗师职业技能标准》,强化呼吸治疗师工作内容,推动按照职业技能标准培训、考核。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先后完成此标准的初审和终审,即将由人社部正式颁布试行版,按照这一标准,未来将进一步建立呼吸治疗师证书制度。


当然,我们希望通过呼吸治疗师专业教育(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推广、规范,医院内增加“呼吸治疗”诊疗科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呼吸治疗师”职业,并建立“呼吸治疗师”职称系列——主任呼吸治疗师、副主任呼吸治疗师、主管呼吸治疗师、呼吸治疗师、呼吸治疗士等举措,建立水平评价类的呼吸治疗师职业资格制度(以考代评),将职业认证工作完成。


二、未来如何做



要达到上述目标,未来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去开展相关的工作:


 完善并实践学科内涵

按照呼吸治疗本身的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其学科内涵,着眼于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相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丰富其知识体系和完整实践职业技能。根据发展情况适时推进亚专业建设。
  

做好教育和培训

①完善普通高校学校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工作;②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包括专科和本科;③规范毕业后教育,参照华西模式;④规范与推进单修(呼吸治疗专修);⑤建立呼吸治疗专业证书制度:呼吸治疗专修(6个月)、证书班;⑥逐渐建立规范的呼吸治疗CME制度;⑦完善助理呼吸治疗师培训项目。

做好科室规范化管理

我们国内第一个成立呼吸治疗科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它是按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模式建立的医院制度,从建院起就有呼吸治疗科,后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呼吸治疗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呼吸治疗组。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正式成立呼吸治疗科。不同医院呼吸治疗师的人员配备不同,有不同的工作范畴;配备较充足的团队(大于3~5人),可以成立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中心/呼吸治疗组,能够值班;这利于所有治疗和设备的统一和同质化管理,也利于专业学科理论体系与临床结合,拓展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如1~2人),可设立呼吸治疗岗位,根据医院和临床科室的需求安排工作。每一位呼吸治疗师必须让同事认为你的角色和作用“重要”,离开你总有不足的感觉。

 推动呼吸治疗行业发展

①通过《标准》进行培训和考试、认定,按照“需要=发展”,将呼吸治疗应用于需要的临床实践中;②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影响力;③借助CTS、CACP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促进呼吸治疗行业发展;④建立学术组织,包括CTS学组、CACP工作组(必要时工作委员会)、重症医师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等;⑤通过行业学会推动呼吸治疗学科发展。


三、呼吸治疗亚专业发展构想



为什么需要设置亚专业

美国的呼吸治疗亚专业包括危重症呼吸治疗、婴幼儿呼吸治疗、多导睡眠技术、肺功能技术。亚专业的设置有利于学科内涵的深入与延伸,节约教育与培训成本,提高从业者质量,扩大职业队伍。例如,临床上很多肺功能技师可能是护士转来的,但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基础培训和临床培训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而如果做了呼吸治疗再去做肺功能,就会更专业。


呼吸治疗亚专业设想

我们初步设置7个亚专业,分别是基础呼吸治疗、呼吸支持技术、呼吸康复技术、肺功能检查、睡眠呼吸疾病的监测与治疗技术(PSGT)、呼吸内镜技术、婴幼儿呼吸治疗。与美国相比,增加了基础呼吸治疗、呼吸康复技术、呼吸内镜技术。


(1)基础呼吸治疗:包括氧疗、气溶胶吸入治疗、气道廓清、体位引流以及呼吸机养护。这些方面是基础呼吸治疗需要关注的,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2)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技术目前的发展最完善,其中包括氧疗、气道管理、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以及ECMO/ECCO2R等相关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是构成呼吸治疗亚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呼吸康复:涉及全面评估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方案、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呼吸治疗中一定要设置呼吸康复亚专业,使呼吸康复走到它应属的发展轨道。与美国的呼吸治疗师相比,英国的胸部物理治疗师从事的呼吸治疗工作比较少,只涉及运动训练的一部分内容。


图片


(4)肺功能技术:肺功能检查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基本诊断技术,在呼吸治疗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5)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多导睡眠技师,RPSGT,专门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6)呼吸内镜技术:利用呼吸内镜开展气道管理,辅助呼吸支持技术;协助医师开展呼吸内镜与介入呼吸病学技术。

(7)婴幼儿呼吸治疗:针对特殊人群,需要开展专门的教育与培训。


 如何推动呼吸治疗亚专业发展

(1)从学科本身角度完善亚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从实际情况出发,差异化发展。
(3)既要博采众长,各自发展,又要同心协力。
(4)需要呼吸治疗师们砥砺前行,不断进取,英雄辈出,共同为伟大事业努力。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呼吸治疗师——Jimmy A. Young,他在推动美国呼吸治疗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纪念他,美国呼吸治疗协会每年都会颁布Jimmy A. Young奖章。希望在我们中国的呼吸治疗师中也能出现如同Jimmy A. Young一样的领军人物,领导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我们伟大的事业。


⭐  作者介绍


图片

梁宗安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危重症学组组长

  •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